在氣候變遷劇烈的時代,如果避不開外部環境的風險,試著找出關鍵設施和資源並保護它以避免風險發生造成重大損失,甚或是進一步強化關鍵設施和資源以具備承受更大風險的能力,已經是當前不同形式存在的重要課題,無論是組織或個人;國家或企業。
風險管理是個老議題,就算不用多做介紹也是大部份人都耳熟能詳,實務上能分析和力行到什麼程度完全看個人或企業主的需求,在這裡不多贅述,需要強調的是:我們生活中大部份的課題都存在風險,少了風險管理的觀念會讓你的生活不切實際。
在風險管理的大架構下,這一、二十年間比較新的一類課題是⌈關鍵基礎設施⌋的分析或管理,這個觀念被正視到有具體的理論和法規要求是從美國開始,台灣對於這樣的議題並非不重視,只是早年未浮上檯面成為顯學,直到台灣人最難忘的1999年,729的大停電,人們不理解為什麼臺南縣左鎮的一個電塔傾斜可以造成南北電力系統瞬間中斷,導致全國史上最嚴重649萬戶停電災情;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921大地震之後,長達多日的停電與分區限電;即使到了2021年,台灣人仍然因為高雄的興達電廠發電量不足導致全台灣分區輪流限電。從而我們理解到某些資源的不充足或某些重要設施的失能確實會直接影響到我們的生活、企業的經營、國家的存續(有點扯遠了)。
無論是氣候的變遷或重大災害造成的衝擊,災害治理成為顯學,也因為認知自身的不足是進步的開始,近年另一個新的課題是⌈韌性城市⌋,因為我們發現有些幾十年前甚或是日據時代的都市規劃可能已經應付不了現在的氣候環境,不只要需要打造更強韌的生活環境,也要試圖為大環境的改善盡一分心力。以台北市為例,水治理和綠城市的大力推動就是源於此念,我國和世界的重要都市也不同程度地在韌性都市的議題努力,比較著名的標竿案例包含:荷蘭-鹿特丹、丹麥-哥本哈根、奧地利-薩爾斯堡舊城區、美國-加州-聖地牙哥郡丘拉維斯塔市、美國-加州-索拉諾郡貝尼西亞市、日本-東京都。
世事縱然複雜,實則萬變不離其宗,我們是否能以風險管理的角度達到吾道一以貫之的解決方案呢?答案是肯定的,我們試著用一個簡單的圖表說明。
- 風險管理重要的觀念有二:Plan-Do-Check-Action和風險處置的四種手段.
- 關鍵基礎設施顧名思義,管理風險的主要手段聚焦在找出關鍵基礎設施(Critical Infrastructure, CI)並保護它,如果涉及有形或無形的關鍵資源(Key Resource, KR)就維持它不致於喪失或匱乏,因應風險的手段上屬於能避免就避免、能轉移就轉移的方式,舉例來說,如果一個電塔會造成全台大停電那就採取雙迴路或更多迴路的供電路線/系統,如果一件事情會對你造成重大損失那就找保險公司買一份保險。
- 韌性城市的議題則需要積極地更進一步處置與因應風險,所以它的目標可能是一個多層面的機能指標(例如耐災與綠化),雖然仍然有CI和KR需要保護,但是面對可能超出預期避無可避的風險,就算極力減輕和轉移,仍可能有極嚴重的後果需要承受,因此我們必須反覆地去檢視既有的CI和KR是否足以抵禦風險,一旦確認有更大的風險可能或已經發生,進一步強化CI和KR就顯得重要,救災時需要儲備和動用更多資源(KR),災後甚至要重新建構更強韌的設施(CI),才有足夠的能力面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同等或更大的災害。同時韌性城市很大一部份與災害治理的政策息息相關。
雖然關鍵基礎設施和韌性城市聽起來很高大上,圖片裡也是舉國土安全的必要機能當例子(因為它不得不做嘛!),其實不然,任何組織、企業或個人也都適用類似的觀念,只不過企業在乎更多的可能是營利與業務永續,個人更在乎的是安全和生活穩定。
試問各位:你的風險和管理目標是什麼? CI與KR是什麼? 你有好好的管理與維護它們嗎?